• 03
  • 首页banner
  • 四川省文化馆
  • 自定义广告名称
  • 自定义广告名称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新闻资讯

达川区龙会乡大地坡村贫困户李常英家主要以种植红桔、饲养家禽为经济来源。61岁的李常英,其丈夫和两个孩子在外地打工,疾病缠身的她,家庭经济十分困难。2021年,李大姐家里耙耙柑丰收。由于受市场环境影响,种植的耙耙柑遇到了销售难的问题。为帮助贫困户及时摆脱困境,达川区文化馆帮扶责任人万江获悉这一情况后,立即采取积极有效措施,主动帮助贫困户李常英拓宽销售门路,通过“以购代扶”方式帮助她广泛销售。转眼间半个月过去了,望着太多没有卖出的耙耙柑,李常英发愁了,她开始担心起来,这柑子再不卖出去,烂掉了多可惜啊!

要知道,贫困户增收脱贫,农产品卖得出、卖得好才是关键。想到这里,达川区文化馆帮扶干部万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自己掏钱买下贫困户李常英家里的鸡、鸭、鹅近40只,动员文化馆干部职工买下耙耙柑300余斤。贫困户李常英说:“之前我们家种植的是红桔,万江小兄弟经常到我们家来帮忙杀虫,成熟的季节帮我跑销路。但是红桔火重,口感也不好,万江建议我种植耙耙柑。”在万江的引荐之下,贫困户李常英在种植耙耙柑的过程中了解到,耙耙柑属于较为晚熟的柑桔品种,成熟期在12月中旬-1月上旬,可持续吃到来年的3月份,销售期时间可长达4-5个月左右。耙耙柑果实大、无核无渣、果形美观、肉质脆嫩多汁、较易剥皮,是目前柑桔类品种中非常好吃的品种之一。

     3月10日,一辆满载几百斤耙耙柑的货车缓缓驶入达川区文化馆停车场。同事们迫不及待的掰开刚刚下树的果实,分享着丰收的喜悦与甜蜜,赞不绝口的说到:“好甜的耙耙柑啊,价格比超市的便宜,而且还特别新鲜,真是太值了!”

小举动大感动,贫困户帮扶责任人万江调动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,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决心;同时也发挥了达川区文化馆产业扶贫示范带头作用,打开消费扶贫,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,进一步提升全体干部职工关心和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社会责任感。




返回顶部